網上帶貨、線上直播的新生代果農,守望水利、自動預警的智慧水利管理平臺,關注要道、實時預警的監控系統……最近,擁有千年槜李種植史的桃園村,在數字時代迎來了全新的變革。
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桃園村槜李產量為500噸,其中網銷就超過了100噸。金濤是土生土長的桃園村人,近年來,他通過抖音直播帶“火”了自家槜李,率先開啟網上售賣槜李的銷售模式。目前,金濤的抖音號已累計收獲了8.9萬次點贊,儼然成了桃園村的“頂流”主播。“今年開賣槜李時,我拍了短視頻《2021年的第一顆槜李》,帶著觀眾品果、購果,點擊率很高,平時我也會發有關槜李的知識維持熱度。”金濤說,這幾年桃園村的槜李銷售模式變化很大,路邊的果攤少了,很多果農都開設了淘寶店、抖音號,桃園村槜李在網上的名氣也越來越大了。
數字賦能農業生產。桃園村的“守壩人”周雪康對此深有體會。前年,桐鄉遭遇超長梅雨季,為守護村里的果園、農田,周雪康徹夜守著機埠,每隔兩個小時就要關閉水泵并手動上水,以免水泵過熱。今年臺風“煙花”期間,桃園村水閘連接了“智慧水利管理平臺”,閘門能感知水位高低,自動開閘放水。“這樣一來,我就能在家里睡個安穩覺了。”周雪康笑著說。
近年來,桃園村通過數字化改革,開啟產業發展新模式,著力打造數字鄉村平臺,設置黨建一張圖、紅色代辦員、實景建模議事廳、數字鄉村VR漫游系統等6大功能模塊,實現一圖感知、一鍵鏈接、一網綜治。其中,數字鄉村平臺通過接入槜李合作社的環境監控設備,實時監測桃園村的溫度、濕度、風力數據等,為果農施水施肥提供參考。暴雨、臺風來臨前,該平臺還會提前向果農發布預警信息,從而有效防御和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梧桐街道桃園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凌峰介紹,桃園村槜李產業還帶動周邊行政村形成產業“抱團”,打造東部產村融合示范區,書寫共同富裕的佳話。
因槜李而興,觸網蝶變,這個傳統的農業村正快步奔向新生活。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