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來到市區魚行街,或許會在林立的商鋪間發現一扇防盜門,或是拐進某個小巷經過一條狹窄的走廊,再進去就是一個樓道。這些樓道多隱藏在沿街店鋪中,被稱為“小巷樓道”。
這些“小巷樓道”數量少但分散,是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死角”。臺階破損、墻皮脫落、雜物亂堆放等問題突出,而周圍住戶年齡普遍偏大,文明習慣未養成,樓道問題“清零”難度大。
日前,梧桐街道東興社區借助“四治融合”,讓這些“被遺忘的角落”變身。
要讓住戶自覺維護樓道整潔,首先就是提升樓道環境,讓住戶“不好意思”亂堆放。東興社區通過開展小巷樓道提升行動,統一粉刷樓道墻壁,整理雜亂的線路。亂堆放的建筑垃圾、放置許久的破鞋柜、枯死的盆栽終于“挪了窩”,樓道環境變了樣。
如何確保樓道長期整潔有序?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王阿姨,樓道里堆放的物品有沒有讓住戶清理?”“都通知過了,明天再去做做思想工作?!?月18日上午,社區工作人員巡查時,正好碰上了小巷管家隊的志愿者王阿姨。今年5月,東興社區依托錢家白場改造項目,建立了首支自治隊伍,如今這支自治隊伍深入“小巷樓道”,填補了樓道治理工作的空白。小巷管家隊的成員多是老住戶、老商戶,“熟人網絡”也使得勸導效果事半功倍。
東興社區還增設了閉環整改機制。針對巡查中發現的亂堆放問題,社區會在相應住戶門上懸掛“文明門掛卡”,并注明相關法律條文、雜物回收期限、線上留言通道和咨詢電話等信息,督促住戶自主清理。針對身體不便、已經搬離的住戶,社區還會代為清理?!懊堪l出一張‘文明門掛卡’,我們都會詳細記錄,做到‘一卡一戶,一戶一銷’,幫助居民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睎|興社區工作人員王俊說。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