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12月24日電(記者付光宇 劉惟真)“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在天津一輛公交車上,一位老奶奶指著車窗外一個“鈴鐺”造型的景觀,對懷里的小孫子說起她兒時起便熟記在心的歌謠。
這個“大鈴鐺”坐落在天津紅橋區鈴鐺閣棚改片區,如今這片棚戶區已拆除完畢,地面用綠網覆蓋,宛如一片綠地。為了追憶城市歷史,這里臨時建設了一座小廣場,并搭建了一個以“鈴鐺”為造型的大型綠化景觀。“有段時間沒走這,這片竟然變化這么大。”車上一位乘客說。
不僅是鈴鐺閣,三年來,在天津市中心城區,一場棚改攻堅戰一直在緊張而有序地推進著。
在天津中心城區高樓大廈林立之下,也留存了一些較為集中的棚戶區。201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到2019年底,基本完成市區147.33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任務、惠及6.24萬戶棚戶區居民的目標。這就是天津的“棚改賬本”。
在這本賬里,西于莊是最大的棚戶片區。“之前打車回家,都不說去西于莊,得說去大紅橋,就怕司機不愿拉。”住在這里三十多年的朱麗英道出了西于莊居民生活的不易。“屋子比胡同低、胡同比街道低”,一到下雨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淘水,成了這一片獨有的“風景線”。然而,即便是天晴的時候,日子也是一樣難熬:全家幾口人擠在十幾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冬天沒有暖氣,屋里沒有廁所,想正常用上自來水有時候都是奢望……
除了西于莊,三年前在紅橋區同義莊、河東區東孫臺、河北區新大路等區域,數萬居民仍然在較惡劣的居住環境中“捱日子”。
2017年,天津棚改“三年清零”行動計劃正式啟動,至2019年連續三年列入市政府20件民心工程。
有了“軍令狀”,再難也得上。房屋建筑密度大、戶均住房面積小,低保、殘疾等困難群體比較集中,未登記建筑普遍存在,房屋權屬問題、家庭財產糾紛等歷史遺留問題交織……面對這些工作中存在的難點,天津棚改干部們積極作為,確保棚改行動如期完成。
“政府部門在市區出讓地塊中遴選出14個,專門用于建設棚改安置房,其中12個地塊坐落在配套設施完善的中心城區。”天津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主任蔡云鵬告訴記者,對生活有困難的棚改居民,發放生活補貼、優先安排就業,打出“組合拳”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棚改地塊自身難以平衡的資金,由區里統籌協調,區里平衡不了的,就在天津全市范圍內通盤考量……天津舉全市之力,不遺余力地為改善棚戶區居民民生而奮戰。
今年11月底,天津涉及棚戶區改造的7個區已全部提前完成任務,累計完成改造149萬平方米,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棚改賬本”清零了,意味著數以萬計的棚戶區居民告別“蝸居”歷史,實現“出棚進樓”。曾住在河北區增產道附近的呂孟學搬離棚戶區,搬入了新居——和苑康和園。在這里,他和老伴看著房子喜上眉梢。
不僅居住環境優化,讓呂孟學、朱麗英等居民更滿意的是,學校、菜市場、社區醫院……小區附近的各類配套基礎設施也是樣樣俱全。
曾經的棚戶區居民們不再是每天對著生活“一腦門子官司”,精神風貌也跟著居住環境一起“迭代”,社區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更多地走進他們的生活。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