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嚴大哥(化名)原有胃病多年,平時也是胡吃海喝,夜宵天天有,香煙更是每天3包。
近日,嚴大哥因間斷性上腹痛前往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就診,首診醫師是消化內科楊一康副主任醫師,楊一康根據患者病情建議住院治療,給予護胃補液等處理,患者病情也慢慢穩定下來了。
住院期間,醫生為嚴先生安排了無痛胃鏡檢查,檢查中發現其胃角有潰瘍,大小約3厘米,屬于巨大型。在焦急等待中,嚴先生的病理報告也出來了,提示存在中分化腺癌,需要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
在臨床上,胃潰瘍和潰瘍性胃癌的預后是天差地別的,盡管胃潰瘍也會出血、穿孔,藥物治療6周至8周,基本能治愈。但潰瘍性胃癌來勢洶洶,一不小心就可能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且兩者從臨床表現來說基本相同,所以說胃鏡檢查以及病灶取材病理很關鍵,也決定病情的預后及處理。
胃鏡主要用于檢查上消化道疾病,臨床稱之為消化道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沒有癥狀就不做胃鏡”,這個觀念誤區導致不少人錯過了食管癌、胃癌的最佳治療期,其實無癥狀是消化道早癌的一大特點。一旦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等到再做胃鏡時,腫瘤往往已經發展到中晚期,所以說胃鏡是發現“早期上消化道腫瘤”最重要的“武器”。
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的統計數據看,我國每年的新發胃癌已達到了68.8萬例,死亡48.2萬例。從治療效果看,因為85%-90%的病例被確診時候,已經屬于進展期甚至晚期,所以5年存活率低于30%,也就是說,有70%的確診患者沒活到5年。
那么,胃癌有沒有辦法早期發現和預防呢?其實,大家也不必談癌色變,畢竟真正發生腫瘤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我們需要重視的是預防和無癥狀時候去檢查,其中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部手術后等屬于胃癌前期疾病,應每半年至一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