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乍暖還寒,民間歷來有“春捂”的說法。那么“春捂”有哪些門道?
日前,記者來到市中醫(yī)醫(yī)院門診大樓,看到不少市民正在排隊就診。前來就診的市民紀鑫聽到記者的提問,打開了話匣子?!啊何妗褪莿偟酱禾觳荒荞R上把冬天的衣服脫了,要穿暖一點,適應季節(jié)氣候變化。”
“春捂”的說法,大部分市民都略知一二,但對其中深藏的“門道”,卻不能說清楚。對此,記者請市中醫(yī)醫(yī)院副主任中醫(yī)師俞桔為市民普及一下。
“‘春捂’是順應春天陽氣生發(fā)的需要,可更好地保護身體的陽氣。”俞桔說,從中醫(yī)上來說,“春捂”是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的。
“春捂”需要重點關注頭、手腕、腰、小腿和肚臍等幾個身體部位。但是“捂”也并不是說穿得越厚越好。比如衣服一定要慢慢減,不能驟減。也要注意不能“捂”過頭,應根據氣溫變化及自身情況,保持人體溫度在37℃左右即可。
得“捂”到何時?俞桔提醒大家記住“15℃”和“8℃”這2個溫度,“當溫度持續(xù)穩(wěn)定在15℃以上時可不捂,但如果早晚溫差超過8℃,最好還是繼續(xù)捂一捂?!?/p>
“春捂”的原則更多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的年輕人、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兒童。對于青壯年,尤其是體質偏燥熱、陰虛或者濕熱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適合了。
小貼士
1.飲食上的“春捂”也很重要,建議進食一些辛溫升散的食品,如豆豉、韭菜、蔥、香菜等;
2.“捂”的程度應以自身感覺溫暖,又不出汗為宜;
3.要“捂”好這3處:頸項部、腹部、膝足部;
4.“春捂”的原則更多適用于平時體質虛弱的年輕人、抵抗力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兒童。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xiāng)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xiāng)新聞網”、“今日桐鄉(xiāng)”、“桐鄉(xiāng)發(fā)布”、“桐鄉(xiāng)時間”、“FM97.1”“桐鄉(xiāng)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xiāng)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xiāng)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