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豆豆平時在家中由爺爺奶奶帶,經常看電視、玩手機,平時和小朋友的玩耍互動時間較少,交流以手勢為主,語言為輔。前段時間,家長帶豆豆到桐鄉市婦幼保健院尋求幫助。
經評估,豆豆Gesell評估(一種廣泛使用的兒童發展評估方法)適應能區正常,大運動能區正常,精細能區正常,語言發育能區20個月,個人社交能區28個月。雖然孩子可以指出一些物品和圖片,但說話時只能說單個的字,不能將多個字組合使用,語言功能的落后也導致了其個人社交行為的落后。
隨后,醫生按照豆豆的評估結果,制定了康復計劃——首先需要糾正家庭的語言環境,減少豆豆看電子產品的時間,加強和小朋友的玩耍互動,完成家庭語言干預的訓練。其次,要求豆豆每周去醫院進行2次語言干預訓練。
經過1個多月的康復訓練,豆豆能說一些字詞的組合發音,比如媽媽走、爸爸抱、吃飯等。3個月后,豆豆的認知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成功跟上同齡人的步伐。
其實,語言發育有一定的黃金期,錯過時間會影響孩子以后的交往、生活、學習等。
那什么是語言發育遲緩呢?為什么會導致孩子說話晚或說話少?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是什么?
據了解,語言發育遲緩是語言障礙的一種表現,是指處于語言發展期間的兒童因為各種原因所致,使其不能使用語言符號進行語言理解、表達和交流,是一種兒童語言發育落后于實際年齡水平的狀態,臨床表現為說話延遲及語言的理解和表達障礙。
語言發育遲緩的主要原因
1、語言環境不良:兒童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為0至3歲,特別是2到3歲是孩子語言發育的爆發期。此階段如果家庭環境、語言環境和教養方式不良,沒有給予足夠的語言刺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兒童語言能力發育遲滯,不利于兒童母語的獲得,兒童的語言理解和(或)表達能力容易落后于同齡兒童的水平。
2、理解性語言障礙:孩子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均落后,不能聽懂指令和完成指令,這樣的病例預后往往不佳。
3、表達性語言障礙:孩子能聽懂指令,但是表達能力差。1歲半左右的兒童可以理解他人給予的簡單指令,并能按要求正確完成。但自己不能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語言表達能力落后于實際年齡水平。這樣的病例預后相對較好。
4、聽覺障礙引起的語言障礙:即一般指的“聾啞癥”。如果出生后有中度以上的聽力障礙,首先聽不到別人講話,繼而影響自己說話。當懷疑孩子有聽力問題時,要盡早進行聽力檢查,確定聽力喪失的程度。現在出生后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早期發現的聽力障礙兒童絕大部分得到有效干預和治療,可以做到“聾而不啞”。
5、智能不足者:這樣的病例往往是兒童多項能力落后,如粗大運動落后(如坐、爬、站、走等的能力發育晚),與他人交流技能差,不會玩玩具,日常生活能力差,伴有語言發育落后,說話晚或很晚,詞匯量少,句子表達簡單。
6、構音器官異常:構音器官異常導致的構音異常,即說話咬字不清楚,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幼兒語音問題。原因可能是幼兒口腔動作協調性、口腔靈敏度較差等造成的。當孩子過了4歲,依然還有語言不清晰時,建議盡早帶孩子做語音矯正治療。
7、兒童孤獨癥:又稱為自閉癥,其表現為社會交往障礙及固定刻板行為或者興趣狹窄等所導致的語言障礙,其語言問題是非常明顯的。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有避開眼神的接觸、不理人,而且喜歡自己一個人玩,大部分的自閉兒都缺乏語言溝通的能力,輕度自閉兒可以發展出口語能力,但是語言的使用能力不佳,不會在適當時機說合宜的話,缺乏與人交往的動機,溝通障礙的問題也依舊存在。
另外,24個月齡詞匯量少于50個、30個月齡男童結構表達(短語或者句子)量少于5個、30個月齡女童結構表達(短語或者句子)量少于8個均為語言發育遲緩的可疑表現。若有市民懷疑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建議帶孩子到醫院兒童保健門診做相關檢查,及時給予干預治療。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