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進行PICC管護理 受訪單位供圖
近日,家住濮院的李女士(化名)在微信小程序“浙里護理”下單了一個上門進行PICC維護的訂單,這已是李女士第五次下單“互聯網+護理服務”。
兩個月前,李女士不慎跌了一跤,需要在家臥床休息,但身患惡性肉瘤的她每月需要進行免疫+靶向治療。而治療時使用PICC管則需要每周進行護理,否則很容易造成感染、堵管、血栓等。
幸而,今年我省將“互聯網+護理服務”列入了數字化改革重大項目和重大場景應用,通過接入“浙里護理”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護理服務。李女士在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口中了解到了該服務后,已經多次下單,實現了居家享受醫療護理服務。
前幾天,李女士又下了一單,市第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護理組長沈春飛接單后,為患者提供上門護理服務。沈春飛對李女士和PICC管的情況進行了檢查、評估,隨后開展了PICC維護,并在結束維護后進行了導管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項宣教。
另一邊,桐鄉市婦幼保健院推出的“互聯網+母嬰護理”也得到了寶爸寶媽們的點贊。近日,家住梧桐街道的王女士(化名)喜得貴子,然而出院后幾天,發現寶寶的臉有點發黃,“會不會是黃疸了呀?”
正當王女士擔心不已時,她從市婦幼保健院微信公眾號上了解到“互聯網+母嬰護理”可以上門服務。隨即,王女士登錄小程序預約了新生兒測黃疸服務項目。
市婦保院的VIP護士廖麗華在接單后,按約定時間上門為寶寶測了黃疸,檢測發現寶寶的黃疸值處于正常范圍內,王女士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隨后,廖麗華還交代了一些新生兒護理的注意事項。
護理是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護理服務”的發展對醫療服務水平提升以及持續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前,我市第一人民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市中醫醫院、嘉興市康慈醫院、市婦保院等5家醫院、180名護士已經入駐“浙里護理”平臺,上線了常用臨床護理、中醫護理、靜療類護理、傷口造口類、健康促進與專科指導等8大類49項護理業務,實現了由專業護士上門為居民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真正打通了醫療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廣大市民只需通過“浙里辦”APP平臺上的“浙里護理”應用,選擇需要的護理項目,并填寫個人信息,就能夠進行居家護理項目的預約。這項服務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孕產婦、新生兒、長期臥床和術后康復患者等行動不便人群,免去其奔波醫院之苦。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