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伯在治療中 醫院供圖
今年99歲的王大伯是一位開心的“老壽星”,但近幾年,他一直被一種病所困擾。
5年前,他的右側腹股溝出現了一個腫塊,開始不大,跟核桃差不多,也不是經常出現,王大伯也就沒在意。但后來,腫塊變得越來越大,有蘋果那么大,出現頻率也越來越高。每次只要走一段路,這個腫塊就會鼓起來,并伴有酸脹感,很不舒服,往往要等到躺平后才會慢慢消失。
近日,深受其擾的王大伯來到桐鄉市第四人民醫院外科就診,醫生檢查后告訴王大伯,這個病叫腹股溝疝,也就是俗稱的“小腸氣”,通俗講就是腹股溝區的腹壁上出現了一個洞,腸管從這個洞鉆出來了。
這種病一般不可能自愈,也沒有藥物可以治,只能通過手術治療。但王大伯已經99歲了,家屬覺得也沒什么生命危險,不想手術治療,于是就先回家了。
誰知回去后沒幾天,王大伯在用力解大便時,右側腹部出現了劇烈疼痛。一摸發現,右側腹股溝區的腫塊變得更大了,而且硬梆梆的,一碰就覺得痛。王大伯趕緊去床上躺著,但是腫塊卻沒有消失,疼痛越來越明顯,整個肚子都痛。家里人趕緊又將其送到醫院。根據王大伯的情況,醫生判斷是腹股溝疝嵌頓了,也就是鉆出來的腸管卡住了,導致了腸梗阻,必須立刻解除嵌頓,否則時間一長,腸管就會壞死。
于是,醫生用手法復位將腸管按回去了,但是這只是暫時解決了,危險仍然存在,還是需要通過手術治療。這一次,王大伯和家屬都想通了,同意手術治療。考慮到王大伯已經99歲了,且心肺功能不是很好,經過麻醉醫生和手術醫生評估,予以腰麻下行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手術時間短,麻醉風險小。
目前,手術已經順利完成,術后8天王大伯就拆線出院了。
腹股溝疝是由腹腔內某一器官或組織連同腹壁膜,經腹壁薄弱點或孔隙向體表突出所形成。發生在腹股溝區的腹外疝,統稱為腹股溝疝。腹股溝疝剛發病時常表現為腹股溝區的包塊,可以用手按回,平臥后會消失,一般僅有輕度的局部不適感,因此很多患者都會忽視這個病,而這個時期,其實是腹股溝疝治療的最佳時機。
腹股溝疝應該如何治療?因為腹股溝疝不能自愈,只能通過手術治療,若不手術,一定會逐漸發展,腫塊持續增大,部分會進入陰囊,不適感越來越嚴重,影響行走、活動,降低生活質量,甚至發展為像王大伯這樣嵌頓疝,造成生命危險。
而早期較小的腹股溝疝,可以采用無痛微創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復發率極低,而疝變得嚴重后,手術變得復雜,有些無法使用微創手術,手術的創傷大、恢復慢、復發率也更高。因此,桐鄉四院外科提醒廣大市民,疝非小病,不可不治,手術宜早不宜遲,爭取最佳的治療效果。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