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李女士今年50多歲,近一年來她總感覺心慌、胸悶,吃不好、睡不好,情緒也變得異常敏感、易怒。有時,家人跟她說話時聲音大了,李女士就覺得對方是在兇她,經常會生氣。而家人則覺得李女士太“作”了,只能減少與她交流來避免產生矛盾和摩擦。久而久之,李女士感覺被家里人拋棄了,情緒越發低落、萎靡。
近段時間,李女士茶飯不思,每天一個人靜靜躺在床上。家人這才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帶著李女士來到嘉興市康慈醫院就診。
不能靠忍和熬
更年期綜合征是一種病
經過相關檢查后,李女士被確診為混合性焦慮和抑郁障礙。嘉興市康慈醫院主治醫師倪琴介紹,患者這些不適表現都是更年期綜合征的典型癥狀。很多人認為這不是“病”,想著忍一忍、熬一熬就過去了,其實更年期綜合征是一種疾病,可通過藥物治療和干預緩解。
隨后,倪琴指導李女士服用相關抗抑郁和焦慮的藥物,同時為她開展心理干預。
倪琴告訴李女士,必須正確認知和接納自己的軀體癥狀及不良情緒,要明白更年期是從生殖期過渡到老年期的一個特殊生理階段,要接受自己將逐漸走向衰老的事實。
同時,要學會轉移注意力,通過享受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多參與社交活動,讓自己從不良的情緒中走出來,并通過鍛煉、運動等方式改善心情。
倪琴還提醒家屬,要設身處地多了解該階段李女士所面臨的處境和困難,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經過溝通和心理干預,李女士丈夫對妻子表達了歉意,并承諾今后會多多關心妻子,這給李女士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安慰。
進入更年期后
慢性病呈高發趨勢
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閆妍介紹,更年期是指女性絕經及其前后的一段時間。而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婦女在更年期出現的一系列軀體及精神心理等方面的不適癥狀,包括月經紊亂、潮熱、出汗、心悸、失眠、情緒低落、激動易怒等。
更年期綜合征的一個主要表現是月經異常,其原因是雌性激素分泌量下降。雌性激素關系到女性的身材、皮膚、骨骼、心臟和情緒等,因此,女性在進入更年期后,慢性病會呈高發趨勢。一般來說,主要包括月經異常、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泌尿生殖道萎縮性變化以及相關精神疾病、心血管疾病、阿爾茲海默病等。
女性更年期綜合征的多數癥狀都由雌性激素下降引起,那能否通過補充雌性激素來緩解更年期不適?閆妍介紹,雌性激素確實可以補充,合理補充能有效治療更年期綜合征,還能預防老年病。但并不是人人都適合補充,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閆妍也提醒,建議更年期女性每年接受一次健康體檢,以便及時發現健康問題并進行干預治療。
警惕骨質疏松癥
關注骨健康
“進入更年期后,女性骨質疏松癥發病率高。這是由于雌性激素水平降低,導致鈣的調節和代謝能力下降引起的。”桐鄉市中醫醫院骨傷科主任姚志宏介紹,骨質疏松癥多發于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一般3個人中就有1個骨質疏松癥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骨質疏松癥早期沒有疼痛或畸形的表現,但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駝背和身高變矮等情況。更嚴重時還可能會因打噴嚏或咳嗽引起椎體骨折,甚至造成相關并發癥。
由于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極高,姚志宏建議絕經后的女性,多關注骨健康。
如果明確有骨質疏松的,應補充鈣和維生素D,同時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治療。平時,要注意多曬太陽、多增加鈣和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此外,應多鍛煉,注重肌肉力量練習,以減少跌倒和骨折風險。
姚志宏還特別提醒,千萬不要污名化“更年期”。要正確認識更年期,接納和理解更年期人群,給她們多一些包容和理解,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