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春正在為患兒診療。受訪者供圖
名醫簡介
沈建春,桐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副主任中醫師,現任浙江省中醫藥學會會員、桐鄉市中醫藥學會理事、桐鄉市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組組長。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肺炎、哮喘(過敏性哮喘)、支氣管炎及難治性腹瀉病等;在調理小兒體質虛弱,治療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腺樣體肥大、盜汗(多汗)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醫生爺爺,我來了,看到你真開心。”在桐鄉市婦幼保健院兒科診室,一名6歲的小患者拉著沈建春的手說著話。從孩子們口中的“醫生叔叔”到“醫生爺爺”,1988年踏上兒科醫生工作崗位的沈建春,至今已有30多年的兒科就診經驗。
來沈建春處就診的患者,不少是疾病反復發作,經常規治療不見效,想要通過中醫調理的方式尋求改善。患者的信任,是沈建春不斷學習提升的動力。
30多年來,沈建春不放過任何學習進修的機會。通過鉆研中醫藥書籍尋求藥方,積極參加學術活動獲取新方法、新思路,在日復一日的診療中積累寶貴經驗等方式,他不斷精進自身診療水平,為眾多患兒治愈了肺炎、哮喘、腺樣體肥大、支氣管炎等疾病。
提升正氣,調理特稟體質
7歲的小遠(化名)是過敏性體質,哮喘、蕁麻疹經常發作,每到換季或者流行病高發期,他很容易“中招”。即使家人百般用心照護,疾病的入侵還是令人防不勝防。這給小遠帶來不少痛苦,也讓家人感到焦慮不安。多番尋醫問藥也不見明顯好轉,為此,一家人苦惱不已。
不久前,小遠哮喘數日不見好轉,他在家人的帶領下來到沈建春處就診。
在查看相關檢查報告后,沈建春告訴他們,過敏體質在中醫上被稱為特稟體質,會造成“正氣低下,外邪入侵”,從而導致過敏性疾病。
沈建春介紹,針對小遠的情況,首先要通過宣肺平喘、止咳化痰的治療方式,使哮喘好轉。其次,要進行補脾溫肺,糾正其臟腑功能失衡,實現“提正氣”。
“醫生爺爺,謝謝你,現在我哮喘好多了,喉嚨沒痰了,皮膚也不癢了。”經過半個多月的中藥調理,再次看到小遠時,之前的“病懨懨”消失了,整個人更有活力了。
軟堅散結,治療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肥大,被稱為兒童的“顏值殺手”,長期腺樣體組織增生會影響通氣,導致孩子長期張口呼吸,使頜面骨發生改變,進而導致發育異常,出現嘴唇變厚、上牙突出、頜骨變長等“腺樣體面容”。此外,腺樣體肥大還會給孩子的智力發育帶來不利影響。
近半年來,8歲的凡凡(化名)出現了睡覺打呼的情況,還經常因為呼吸不暢半夜哭鬧。由于睡眠不好,呼吸不暢導致腦供氧不足,凡凡在上課時出現了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幾個月下來,凡凡的成績一路下滑。
經醫院檢查發現,凡凡的腺樣體肥大比較嚴重,對呼吸道的堵塞達到了85%左右,可供呼吸的通道只有3毫米左右,醫生建議進行手術治療。
聽到“手術”二字,凡凡父母內心產生了抗拒。尋求保守治療的他們,最終在親友的介紹下,找到了沈建春。
沈建春查看了凡凡的檢查報告單,并結合查體和問詢后,告訴凡凡家人,一般腺樣體肥大是由于腺樣體受上呼吸道感染、鼻炎等炎癥刺激,導致發炎腫大,堵塞后鼻孔形成的。
根據“肺開竅于鼻、咽為肺之門戶”的中醫理論,結合小兒肺脾腎常不足的生理特點,沈建春建議凡凡進行補氣固衛、宣肺通竅的治療,其次通過軟堅散結的治療,改善腺樣體肥大。沈建春為凡凡調配了自擬的消腺通氣方。
經過近一個半月的治療后,凡凡鼻塞、打呼、呼吸不暢的情況得到了有效改善。經過影像檢查發現,他的腺樣體肥大堵塞已降至56%,鼻腔內的最窄通道擴至9毫米。
“晚上睡覺踏實了,白天精神也好多了。”凡凡一家非常欣喜,沒想到中藥效果這么明顯。
“一般來說,經中藥調理治愈后,患兒腺樣體肥大的復發概率是比較小的。”但沈建春提醒,日后孩子也要注意加強體質,增強自身抵抗力。
健脾和胃,讓孩子愛上吃飯
6歲的小葉子(化名)比同齡的孩子要矮將近半個頭,看上去很瘦弱。“因為不愛吃飯,長得瘦小,抵抗力也差,經常生病,真愁人。”說起吃飯問題,小葉子媽媽一肚子苦水。
今年年初,小葉子在媽媽的帶領下來到沈建春處就診。“門診經常碰到不愛吃東西的孩子,這類孩子大多存在脾胃功能下降的情況。胃功能下降,導致吃進去的食物消化慢,感覺不到餓,自然就吃不下東西。”沈建春說。
脾胃功能下降,導致食物中的營養無法輸布全身,長此以往,孩子的生長發育自然會受到影響。“中醫常說的開胃,其實就是提高孩子的脾胃功能,通過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等方法,幫助孩子消化、吸收。”沈建春說。
經過3個月左右的調理,孩子的體質有了明顯改善。“長高了也長胖了,吃的也比之前多了。”小葉子家人開心不已。
30多年以來,沈建春接診過的患兒數以萬計,經他接診的很多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結婚生子,當他們的孩子身體不適時,也依然會找到沈建春進行診治。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