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潮濕的梅雨季,細菌、真菌較易繁殖,給了不少疾病可乘之機。近期,我市不少市民就被這些疾病“偷襲”。
耳朵“長蘑菇”
近日,市民沈先生因右耳奇癢難耐走進了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耳鼻喉科診室,主治醫師趙子凱通過耳內鏡檢查發現,沈先生右耳內有大量真菌團塊及痂皮,附著在外耳道壁及鼓膜處,診斷為右耳真菌性外耳道炎。
趙子凱為患者清理完外耳道后,又用了抗真菌滴耳液進行治療。“要注意清淡、規律飲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趙子凱提醒,盡量不要用手指直接挖耳,這是預防真菌性外耳道炎最有效的方式。
趙子凱介紹,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種亞急性或慢性傳染病,是由真菌侵入外耳道后,進行生長繁殖所引起的一種皮膚感染,目前常見的致病真菌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及青霉菌等。
“該疾病多表現為耳內悶脹不適、奇癢難耐,以及耳鳴、聽力下降、耳道潮濕或耳內疼痛等癥狀。”趙子凱說,梅雨季節天氣潮濕悶熱,是該疾病的高發期。
“坐立不安”多煩憂
在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診室,主任醫師李芹告訴記者,近期很多女性朋友頻繁出入婦科,罪魁禍首就是霉菌性陰道炎。
“主要表現為外陰瘙癢,分泌物增多。”李芹介紹,不少患者還會出現小便疼痛,伴有大量豆腐渣樣分泌物等情況,嚴重時還會因為瘙癢坐立不安、徹夜難眠。
該疾病主要是由念珠菌引起的。念珠菌為條件致病菌,30%的婦女體內本就存在,平時由于數量較少,既查不出也沒癥狀,但在人體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促使下,它會大量繁殖。
如何進行預防?醫生建議,應選擇寬松透氣的衣物,內褲最好選擇純棉材質;保持私處清潔干燥,用溫水清洗,不建議用堿性或酸性較強的清洗劑;提倡淋浴,盡量避免公共浴池;經期要選擇正規廠家的衛生用品,并及時更換。
腳氣不容輕視
“梅雨季也是腳氣高發期。”近期,在桐鄉市皮膚病防治院的診室內,主治醫師錢利興接診了不少因真菌感染出現腳氣的患者。
不少市民在出現腳氣后會自行購買藥膏進行涂抹。醫生提醒,腳部瘙癢涉及多種致病細菌、真菌,比如很多患者就分不清腳氣和濕疹,而用藥錯誤會導致癥狀加劇。
“千萬不能輕視腳氣。”醫生介紹,如果腳氣嚴重,患者會出現不少并發癥,如灰指甲、甲溝炎、丹毒等,嚴重的甚至還會出現淋巴管炎和蜂窩織炎等疾病。“應及時就醫,對癥治療。”錢利興說。
腳氣不僅可能傳染他人,還容易將腳部真菌傳染至手部、股部等其他部位,引起手癬、股癬、體癬等。因此,除了積極治療之外,一定要注意拖鞋、毛巾不要與家人混用,同時要保持衣物干凈、透氣。此外,要注意均衡飲食、加強身體鍛煉,提升免疫力。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