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孩子從醒來就開始哭,一直說肚子疼,還在不停嘔吐。”日前,4歲的小女孩佳佳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桐鄉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就診,小女孩耷拉著腦袋靠在媽媽的肩膀上,小聲地哼著:“肚肚痛、肚肚痛……”
在醫生建議下,佳佳接受了腹部B超檢查。B超顯示,佳佳肚子里的小腸打了好幾個“結”,“孩子得了多發腸套,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超聲科主治醫師沈惠英說。
“這是個什么病啊,危不危險啊?”一聽到“腸套”,佳佳媽媽急壞了。“這一段腸管套入邊上的腸腔內,腸管就發生了堵塞。”沈惠英解釋,佳佳的腸子打的“結”是腸套疊里的其中一種——小腸套疊。一般需要采用空氣灌腸復位法,但也有自己解套的可能。
“套疊腸管因為靜脈回流障礙,可能會引起腸壁水腫、出血、壞死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出現腸穿孔和腹膜炎。病程長的患者會出現血性黏液便,嚴重失水者甚至會導致休克。”佳佳在醫生的建議下辦理了住院手續,實時監控腸套的變化情況。
幸運的是,佳佳肚子里的小腸還是比較“聽話”的,在自行打了個“結”后,又自行解開了。隨著腸套疊的解開,佳佳的肚子痛、嘔吐等癥狀也消失了。
據了解,腸套疊一般被認為是由于腸蠕動節律紊亂,腸環肌持續型局部痙攣,劇烈的腸蠕動將痙攣段推入腸腔內形成的,是常見的嬰幼兒急腹癥之一。
其中,急性腸套疊多發于2至10個月大小的嬰兒,可能與嬰兒回盲部系膜固定未完善、回盲部游動度過大等有關。而慢性腸套疊的病程延續2周至幾個月之久,常發生于年齡較大的兒童和青少年。
“由于嬰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很難把肚子痛的情況表達清楚,加上許多家長認為肚子痛可能就是消化不良,不加以重視,就容易貽誤病情。”沈惠英說,一旦發現嬰幼兒出現陣發性腹痛和嘔吐,家長要引起重視,及時送醫。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