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病(以下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我們常說的“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就屬于這個范疇。它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一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
然而這樣一種常見性疾病,它的公眾知曉率卻不足10%。記者采訪了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市一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妥建軍,讓他帶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慢阻肺這個“隱形殺手”。
走兩步就喘,竟是慢阻肺在“作祟”
“醫生,我現在出門玩,走兩步就喘得不行了,身體是出什么問題了嗎?”前些日子,家住市區的張大伯神色緊張地走進了市一院門診室。
原來,今年65歲的張大伯,退休后就一直跟著朋友游山玩水,然而前段時間,他發現自己出去玩的時候,走兩步就喘得不行。一開始,他沒有在意,以為是太累了,休息下就好。
但張大伯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后,非但沒有好轉,甚至氣喘的頻率越來越高。這下,張大伯坐不住了,趕緊來醫院就診。
“你抽煙嗎?”在問診中,妥建軍問道。
“年紀輕的時候抽,但已經戒了好幾年了。”張大伯回答。
考慮到患者的癥狀、年齡以及抽煙史,妥建軍初步判斷張大伯是患了慢阻肺。“慢阻肺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吸煙等原因,引起氣道狹窄或肺氣腫等結構改變,導致呼吸氣流受阻,感到呼吸費力,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癥狀。”妥建軍解釋。
后續的肺功能檢查,也印證了妥建軍的判斷,張大伯的慢阻肺已經是中晚期了。
定期檢查,早識別早治療
妥建軍表示,像張大伯這樣,一發現就是中晚期的慢阻肺患者非常多。“慢阻肺早期幾乎是沒有癥狀的,因此患者很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期。”
妥建軍解釋,慢阻肺是不可逆的,即患者每一次病情急性加重,對肺功能都是一次巨大打擊;在經過治療病情穩定后,患者的肺功能也無法恢復到之前的水平。長此以往,患者輕癥時咳嗽、氣喘,重癥則可能失去勞動能力甚至有生命危險。
那么如何識別早期慢阻肺呢?妥建軍提醒,慢阻肺的發病年齡一般在40周歲以上,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最好每年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同時,如果在爬樓梯、做家務的時候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活動能力下降等情況,也應及時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特別是高危人群,如有長期吸煙史,經常暴露在粉塵環境中的人群,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的人群,年輕時反復得過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有哮喘病的人群,或者有慢阻肺家族病史、長期油煙接觸史的人群,都應定期進行肺功能檢查。
妥建軍說,慢阻肺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雖然慢阻肺危害極大,但只要不吸煙、避免被動吸煙或積極戒煙,就能很好地預防慢阻肺的發生發展;而慢阻肺的高危人群只要堅持監測肺功能,也能及時發現、早期診斷慢阻肺;即使不幸得了慢阻肺,也不必過于悲觀和擔心,只要堅持規范治療、長期管理,就能很好地控制病情。
最后,妥建軍提醒,秋冬是慢阻肺的高發季節,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時,要做好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的接種。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