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萍的美食作品。
孫一萍畫筆下的家鄉。
“這是我在店里畫的奶茶和甜點。”見到孫一萍的時候,她剛從嘉興打卡了一家咖啡店回來,攤開滿是水彩作品的風琴本,她開心地跟我們分享著她筆下的美食。
這位出生于1997年的小姑娘,是一名實打實的吃貨,她愛吃美食,也愛畫美食。靠著令人“垂涎欲滴”的畫作,短短幾個月時間,便在全網收獲了近2萬名粉絲。
孫一萍的主業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副業則是一名自媒體博主。熱愛畫畫的她,閑暇時總背著裝滿畫筆、顏料的包包,“游蕩”于各個地方。她畫咖啡、畫蛋糕、畫房子……并將它們用視頻一一記錄下來。
如果用流量來定義一個人的走紅程度,孫一萍應該算是一個“小網紅”。
“這個賬號上是我畫畫的日常。”孫一萍打開自己運營的小紅書賬號“SylviaSSSun”,獲贊量最高的短視頻是她在一家花店畫畫。視頻中,桌上擺著蛋糕、甜點、飲品,她拿著一支畫筆,對著鏡頭倍速記錄下自己作畫的全過程。
孫一萍是崇福鎮御駕橋村人,從小熱愛畫畫的她,大學讀的是家居設計專業。畢業后,孫一萍做過半年的自由職業者,也曾在小學當過美術老師,2022年,她從小學辭職進了崇福某公司,成為了一名平面設計師。
也算,跟自己的愛好達成了一定共識。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孫一萍真正兼職運營自己的網絡賬號。
“我其實大三那年就在網上更新了,那時剛開始接觸水彩,還在自學階段,所以只是單純記錄。”孫一萍說,起初發表的平臺只是微博,后來逐步擴展到小紅書、抖音等,關注的粉絲也越來越多。
孫一萍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她畫了一家咖啡店的菜單分享在了抖音平臺,一下粉絲數漲了7000多。“但后來我工作比較忙,就沒管它,現在粉絲掉了快一半了。”孫一萍笑著說道。
因為在視頻中常有出鏡,身邊的人也大都知道孫一萍兼職做著自媒體博主。也有人會問她,做這個賺錢嗎?孫一萍坦言,會有一些商單,但賺的錢差不多只夠她出游的路費,但相比賺錢,她更喜歡畫畫本身帶給她的快樂。
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孫一萍隨性瀟灑,往往想到什么就立馬去做,比如隨時隨地來一場特種兵式的旅游。畫畫,也是。
“我在網上看到哪家的咖啡或者甜品好吃,我就會直接聯系老板,這款還做不做,我能不能去畫。”孫一萍說,因為粉絲數還行,有些老板會給她免單,她也 很開心,這意味著這趟旅程她只出了油費,“虧得不算多。”
用畫筆留住城市記憶
兩年前,一個空閑的周末,孫一萍用3個小時,畫下了崇福鎮青陽橋斜對面的老房子,并將它分享到了網上。畫中,老舊斑駁的房屋在陽光的照耀下,顯現出了別樣的生機。栩栩如生的畫作,也引來了一眾人的贊嘆。
沒過多久,那片區域拆遷,孫一萍畫下的老房子,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念想。也是從那時開始,老房子成了孫一萍筆下的常客。
她坦言,之所以畫老房子,純粹是出于個人的喜愛,“我很喜歡那種歲月斑駁的肌理感,崇福是座千年古城,它有很多有意思的老房子,我想用自己的畫筆,去留下這些城市的記憶。”
自從孫一萍在網上分享了這些老房子的畫作后,有人在她的畫作里看到了自己的童年,有人從她畫里找到了老鄰居,也有人敬她是時光的記錄者,這些反饋都令孫一萍感動,讓她備受鼓舞。
2024年年初,孫一萍用一周的時間畫了伯鴻城市書房(崇福)西面停車場的景致,畫作完成后,有個網友私信她,想把她的畫畫打印下來。那個網友告訴她,他媽媽曾經住在這里,如今不在了,看到她的畫,瞬間勾起了他的回憶,他想打印出來留個念想。
這種溫暖的感覺令孫一萍久久不能忘,她感覺所做的事情非常有意義。
雖然主業很忙,而且在尋找老房子的過程中會遇到諸多的困難,但畫畫這件事,更多帶給她的是內心的歸屬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