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位于濮院鎮油車橋村的“輔氏·傳貽堂”正式開館。
輔氏·傳貽堂,得名于宋代大儒輔廣,其稱傳貽先生,今浙江桐鄉人,是南宋大儒朱熹的重要弟子,晚年筑傳貽堂講學,弟子眾多,有潛庵學派之稱。后人為紀念輔廣講學,改傳貽堂為傳貽書院。傳貽書院延續七百多年,直至清朝末年,是浙西北一帶歷史最悠久、延續時間最長的書院之一。光緒六年,輔廣獲得從祀孔廟的殊榮,成為七十七先儒之一。
輔廣的父親輔逵是南宋初年的著名將領,他是輔氏這個稀有姓氏中南遷到江南地區的第一人。輔姓,據最新的人口普查統計,全國一共只有1000多人,輔氏后代先后搬離故園到外地謀發展,其中一支便扎根在濮院鎮油車橋村。如今,油車橋村有幾十戶輔姓人家,現有200余人之多,是輔姓的重要聚居地之一。
為了紀念輔逵、輔廣等輔姓文化名人,弘揚輔氏家風家訓,油車橋村新建“輔氏·傳貽堂”,館內分為輔廣館和黨建館。輔廣館展陳了輔廣的雕塑、畫像及生平事跡連環畫、輔姓由來、輔姓名人、輔氏家訓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另外還有國學讀本《傳貽先生:輔廣》、折頁《大儒輔廣》以及銅制書簽等文創產品。黨建館主要記錄了油車橋村的發展歷程,展現了該村的未來展望。
濮院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監察辦主任李燁表示,通過“輔氏·傳貽堂”,可以更好地了解輔廣以及輔氏家族文化名人,學習輔氏的家風家訓。同時還可以通過輔廣的著作學習國學經典,更好地了解輔廣為桐鄉的教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據介紹,輔廣和其父親輔逵位于其他地方的遺跡和舊址都已經被歷史湮沒,無法尋覓了。但是在油車橋村,還有保存比較完好的家族墓地。以此次“輔氏·傳貽堂”開館為契機,油車橋村也將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傳承優秀家風、培育文明鄉風、建設美麗鄉村。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