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里,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老家烏鎮,感受水鄉特有的那股年味兒。
下午兩點,我們來到了西柵。那里游人不多,少了些平日里的嬉鬧,顯得有些安靜。老街上,掛著的大紅燈籠和木門上貼著的“福”字,讓人感受到一股濃濃的年味。水鄉特有的小吃,吸引很多人圍觀品嘗。你看,有蘿卜絲餅、定勝糕、姑嫂餅、蔥包燴、春卷、青團、燒餅……各色小吃平添了年的味道。
“我要買糖畫!”調皮的弟弟在一個賣糖畫的攤位前邁不開腳了,嚷著要媽媽給他買個“龍”的糖畫。只見賣糖畫的攤主把鍋里熬好的糖水熟練地淋在板面上,得心應手地來回“畫”著。不一會兒,一條活靈活現的“龍”就展顯在我們面前了。媽媽也給我買了一只糖畫老鼠,因為我是屬鼠的。它有著一對大大的耳朵、兩只圓圓的眼睛。我輕輕地咬了一口,甜甜的,還有一絲焦糖味。
傍晚,我們在一家民宿吃飯。燒菜的奶奶很熱情,菜也燒得很好吃,都是些本地的家常菜,有紅燒羊肉、三珍齋醬鴨、油燜春筍、八寶飯……我們一桌人有說有笑,民宿里洋溢著歡聲笑語。
吃過晚飯,我們沿著河邊的小道去看燈展,這次燈展主題是“秋天豐收時”, 蘊含著年成好、糧食豐收的美好寓意。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谷豐登”展燈,上面有稻、黍、稷、麥、菽5種谷物造型。正中央是一頭巨大的牛,有牛氣沖天之勢。再走幾步,是一個“黃牛耕地”的情景,展示了古時農民牽著牛辛勤勞作的場景。再往前走,我們看見了很多南瓜燈,它們有大有小,三五只聚在一起。玉米、麥子、豆子造型的彩燈也很精巧。絢麗的燈展映亮了夜空,帶給我們一個彩色的烏鎮。
看好燈展,我們在路上還碰到一名穿著古裝的打更人,他喊著地道的桐鄉話——“天干物燥,小心火燭”。媽媽告訴我,古時候人們沒有鐘、手表,報時全靠打更人,更夫每兩個小時打一下更。而且古鎮上都是木制的房屋,很容易引起火災,更夫還會提醒大家小心火燭。聽了媽媽的講解,再看一眼更夫,我仿佛有種穿越回古代的感覺。
這就是我夢中的江南!“枕水江南”的新春氣息吸引著我們,久久不舍離開。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