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草編成學校特色課程。
校園一角。
文藝演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位于石門鎮西南角的桐鄉市石門鎮羔羊中心小學已經走過了97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石門人。
回首走過的歲月,與這所學校有交匯的師生是最有情感的,他們曾在此教書育人,也在這里成長。學生們孜孜不倦求學的模樣,成了一道流動的風景,承載著無數的感動與記憶。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回憶97歲的羔羊小學。
每個人都有難忘的事
朱春法在羔羊小學工作了40多年,且在這所學校擔任過書記、校長。上世紀90年代初是羔羊小學辦學規模大的時候,學生有1500多人。
在朱春法的記憶里,羔羊小學的老師很團結,也很淳樸,當時許多老師就住在羔羊附近,總是早出晚歸,認真敬業,又有鉆研的“牛勁”,把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有一年,桐鄉首次組織開展六年級學生興趣發展成果檢測,羔羊小學的語文成績排在全市第四,這對于一所農村學校而言,實屬不易。優異的成績,也讓老師們工作的勁頭越來越足。
在老師們的精心教導下,有些學生從羔羊小學畢業,一路奮進,一路求學,考上了北大、清華,或者從事拔尖領域的工作,這無疑也讓啟蒙老師談起時多了幾分自豪感。
“我以前在羔羊小學下面的村小(崇安小學)讀書,后來師范畢業后分配到羔羊小學教書。”今年60多歲的王樹軍和羔羊小學打了半輩子交道。
一晃40多年過去了,小王老師也變成了老王老師,前兩年王樹軍光榮退休了。校園里的4棵香樟樹,都是他的育人樹。
“這4棵香樟樹是1989年種的,當時學校校址還在安全村。”王樹軍回憶往事,許多細節依然清晰。
“這一年,全鄉倡導種綠化,學校就在當時的校園里種了幾棵香樟樹,每個班種一棵香樟樹。”王樹軍還讓當時的學生暢想10年后這棵香樟樹長成的模樣,借樹育人,引導學生們筑夢、追夢,希望大家都有個好未來。
許多年后,羔羊小學從安全村又搬到了崇安村,這4棵香樟樹也隨之在新校園里安了家。如今,校門口的這4棵香樟樹,依舊郁郁蔥蔥、生機勃勃,也寓意著學生的未來一片美好。
在王樹軍的回憶里,有許多羔羊小學的影子。比如,那本全市農村學校最早的校本教材《美麗的運河灣》,是王樹軍一手打造的,還邀請了豐一吟為封面題字,并獲得了她的點贊。
許多年過去了,羔羊小學結合運河文化做了許多的課題、校本教材,也獲得了不少省內外的榮譽。王樹軍笑著表示,在羔羊小學做了半輩子老師,很開心也很知足,希望羔羊小學越辦越好……
退休教師褚麗娟的記憶,要拉回到上世紀80年代末,她已經從海寧師范畢業,在崇安小學工作了。當時,她面臨一個較為嚴峻的情況,就是許多孩子讀到中高段,就放棄學業回家務農了。20多歲的褚麗娟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家訪。
那時,都是鄉村小路,晚上也沒有路燈,黑燈瞎火,去家訪全靠雙腿走路,就這么逐家逐戶地進行家訪,和學生父母溝通,把孩子們重新拉回課堂。
許多年過去了,褚麗娟覺得,做老師的幸福,大概是靠著自己的那份執著,間接改變了這些孩子的命運,讓他們看到了更廣闊的天空。“現在碰到這些學生,很多還會提起那時候家訪的事,他們非常感謝我的不放棄。”褚麗娟說。
褚麗娟告訴記者,她曾有幸代表嘉興地區的農村一線教師參加了當時省教育廳組織的“廳長懇談會”,并向與會人員匯報了桐鄉農村教育的發展以及作為農村教師教書育人的感受體會。再回首,曾經那份榮耀感又一次涌上心頭。
麥稈編織、草編、皮貼畫、雕刻……在羔羊小學,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傳統手藝,如同神奇的鑰匙,為孩子們打開了了解傳統文化的大門,也讓他們有了一次次登臺展示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一顆夢想的種子就已悄然在他們心中種下。
羔羊小學的陸明根老師,把棕櫚草編成了學校的特色教材,也拿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獎項。小時候,他在羔羊小學讀書,工作又來到這里,轉眼40年過去了,今年5月他就要退休了。
1991年,羔羊小學搬到了現在的校址,褚松華成了新校區的首屆畢業生。上學路途遠了,他只能騎自行車上下學。有一年冬天,大雪紛飛,路面都結冰了,騎自行車自然不行,便步行了一個多小時,冷風吹得臉生疼,腳卻火熱得出汗。
若干年后,褚松華師范畢業,回到羔羊小學做起老師,站在三尺講臺,回望自己的學生生涯,緣分就是這樣妙不可言。“校園里的香樟樹、桂花樹都是我學生時代從老校區遷移到這里的,如今郁郁蔥蔥,守護著這所學校。”
轉眼,褚松華也已堅守教師崗位27年,和羔羊小學一起成長,桃李滿天下。
回看這所97歲的小學
王樹軍現在正在編輯《石門新鎮志》,據他掌握的信息,可以查詢到,羔羊小學起源于1928年的大墩庵小學。
運動會。
1988學年第一學期結業典禮。
1937年,日機對石門鎮狂轟亂炸,不少石門文化青年到崇福庵避難,石門鎮文化青年沈月娥,開始在石磉橋墳里辦學。后搬至崇福庵,校名為崇德縣石門鎮第八、九、十保國民學校。
之后又是起起落落,幾經變化。1961年4月,人民公社規模調整,重新建立羔羊人民公社,校名更改為羔羊人民公社中心學校。
1975年開辦第一屆高中專業班,以培養蠶桑專業技術人員為主。
1976年,學校總部設在羔羊集鎮;這一年,學校還開辦了以植保專業為主的高中班2班。
1977年,開辦普通高中班。
真正出現羔羊小學這一校名,要到1983年。這一年,學校分設為羔羊中學和羔羊中心小學,小學總部設在安全村,新建教學大樓1幢。
1989年,籌建新中心小學,總部在崇安村,下設7所村校,學校規模不斷壯大;1992年,中心小學正式入駐崇安村。
2001年10月,羔羊鄉并入石門鎮,羔羊鄉中心小學更名為石門鎮羔羊中心小學,建制不變,施教區域不變。
2007年,完成了7所村小的撤并工作,羔羊中心小學擁有3座教學大樓和1幢綜合樓等。
如今,羔羊小學已經走至97載,也培養了無數的學子,在石門鎮的教育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