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一首《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曾經感動很多人。如今,這樣的故事就在桐鄉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翔云小學上演。近日,翔云小學30 多名老師拍下了一張特殊的合影,生動演繹“傳承”故事。
在這些老師群體中,有60后、70后、80后,也有90后,他們以學子的身份遠行,又不約而同回到母校任教,站在三尺講臺上育桃李。
曾經的學生,現在的同事
潘佩英畢業后來到濮院鎮完全小學(翔云小學的前身)任教,一教便是33年。翻看她自己所帶班級的畢業照,如數家珍。在這些照片中,濮院鎮小95屆、98屆兩張照片格外醒目,95屆畢業生林喆、98屆畢業生凌佳瀾畢業后重回母校,走上了三尺講臺。
看到曾經的學生成為自己的同事,潘佩英感慨道:“看他們慢慢成長起來,青出于藍勝于藍,我由衷地高興。”
兩代教書人同樣傳承著育人使命,他們對教育事業的那份執著與堅守,是一代代教師最真實的寫照。
隔代的教壇接力
“必須是翔云小學!”張欣怡,翔云小學的一名青年教師,考上編制進行志愿填寫的時候,毫不猶豫選擇了翔云小學。
在張欣怡家族中,曾外祖父楊家偉曾擔任過濮院鎮完全小學校長、曾外祖母劉月娥曾是濮院鎮完全小學教師、奶奶朱培紅也是濮院鎮完全小學教師。“長輩們為三尺講臺奉獻終身,是我學習的榜樣,也一直鞭策我前行。”張欣怡說,教育,就像一場接力賽,每一代人都應該跑好自己的一棒。
如今,她把美術教育作為畢生的追求,在翔云小學和同事們一起創辦“翔云美院”,讓孩子們感受藝術教育,引領他們欣賞美、創造美。
時隔12年,師生變師徒
翔云小學英語老師李英,小學時就讀濮院鎮完全小學下屬的村小,殳國琴是她的英語啟蒙老師。
2013年,李英回到母校任教英語,而曾經的英語啟蒙老師殳國琴,也再一次成了她的“老師”,兩人成了師徒。
在殳國琴的印象中,李英認真好學,遇到問題喜歡刨根問底,“沒想到12年過去了,曾經的學生竟然成了自己的徒弟。”而在李英心中,小時候,在課堂上開火車讀英語單詞卡片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現如今殳國琴又對自己課堂教學進行悉心指導。
“如師如母,亦師亦友。一輩子的師生情,溫暖又安心。”這是李英對這段奇妙緣分的感受。教育是潤物細無聲,兒時老師的諄諄教誨在李英心中埋下了種子,如今這粒種子長成一棵樹,讓她以新的身份扎根母校。
教育,經歷了一代代人的傳承。感受美好才能傳遞美好,肯定價值才能傳承價值,受到善待才能堅守熱愛。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