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薪火相傳,已有150多年辦學歷史的桐鄉市濮院小學教育集團翔云小學,前身可追溯到創辦于1870年的翔云書院,學校經歷了從單體辦學到城鄉連鎖,進而升格為集團辦學的歷程。
本期《校長訪談》,我們邀請了翔云小學校長楊春梅,請她來談談學校的辦學理念和學校發展情況。
楊春梅近照 受訪者供圖
記者:翔云小學作為一所有著豐厚歷史底蘊的小學,學校的辦學理念有何不一樣?希望打造怎樣一所學校?
楊春梅:經過多年的發展和辦學積淀,我們學校形成了“智啟童年、慧澤人生”的辦學理念。這個辦學理念也是基于翔云小學自身特色和辦學目標沉淀而成,希望通過智慧技能支撐、智慧環境營造、智慧課程實施、智慧課堂構建等方式,用智慧文化滋養這所古老而又現代的學校。同時,學校以“立德健體,啟智明慧”為校訓,旨在培養“慧心、慧能、慧行”的智慧型教師隊伍,培育“立德、健體、啟智、明慧”全面發展的智慧少年。
這幾年,我們的辦學目標與時代發展也是同頻共振,去年,學校被評為全市首家桐鄉市現代化學校,辦學目標從“辦一所有品質的鄉鎮小學”到“辦一所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學校”轉變,我們期待在這樣的發展定位中,帶領翔云小學師生朝著更高的目標前行。
記者:作為百年老校的翔云小學,如何做好特色教育,讓學校錯位發展呢?
楊春梅:目前,我們學校有四張辦學名片,即“紅色翔云”“智慧翔云”“厚學翔云”“生態翔云”,可以說,每張名片自帶特色,著力提升學校發展內涵。
“紅色翔云”:既是黨建品牌,也是辦學名片,更是“讓生命在翔云美好生長”的精神密碼。比如“帶著國旗去旅行”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帶著親手制作的國旗走遍家鄉的大街小巷,將紅色教育入腦入心;
“智慧翔云”:學校以“備授一體”為基礎,推出“積件”,它是一種突出教學重點、難點的“顆粒化”課件,將“備授一體”向深入、細處推進;
“厚學翔云”:學校制定了《教師成長三年發展規劃》,為不同成長階段的教師量身定制“翔云工程”,即青云、凌云、行云、彩云四個工程。同時,學校為學生開發了“墨子書社”“云上書”“信息編程”“夢舞團”等近20門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
“生態翔云”:學校重點以活動體驗為載體,注重體系建構。在校園里,每周一次的“星光大道”、每月一次的“翔云美院”展覽,以及每個教室外面的“夾子展臺”,都是孩子們展示自我的舞臺。我們希望孩子們知道,每一次小小的努力都值得肯定,每個人都能被看見、被關注。
記者:智慧教育,是翔云小學的一張名片,從早期的成績報告單(雷達圖)走紅,逐漸形成現在的智慧教育。目前,智慧教育已經發展到怎樣的階段?未來如何更好地智能化運用?
楊春梅:作為桐鄉市“小鈴鐺”評價系統應用的試點學校,學校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探索互聯網與德育評價的深度融合。學校特別重視學生成長的過程性描述,以“小鈴鐺”為評價載體,確立“立德、健體、啟智、明慧”四個評價維度、22個評價項目,通過過程性評價獲得大數據,最終形成“雷達圖”。同時,每個學期末,班主任還會將一學期“小鈴鐺”生成的綜合素養雷達圖植入期末評語中,生動描繪學生的素質成長。
未來,在學生方面,我們還將以學生成長為依據,利用“小鈴鐺”,更加科學合理地體現學生過程性評價。在教師方面,我們將以希沃軟件為助手,全方位觀察課堂,力求達到“教學評”一體的最優化。
記者:這幾年,翔云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如何將心理健康與家校共育進行有效嫁接,讓其為家校共育助力?
楊春梅:家校共育,作為改善教育生態的突破口,這幾年,我們學校逐步建立健全家庭、學校協同育人體系,不斷凝聚立德樹人的教育合力。學校依托“明慧學院”“開惑學團”“點迷學吧”等心理輔導載體,解決家長的不同教育困惑,給家長指明育兒方向,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能力。
在2022級新生家長會上,我作為校長,走進每一個班級,跟家長見面,聊學校、聊孩子。同時,我們又倡導每位新生家長給老師們寫一封信,述說家長眼中的孩子。整個活動共收到264封家長手寫的信件,老師們將家長信件中反映的問題進行記錄,因材施教。
去年,我們學校獲評嘉興市首批“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學校示范校”。今年,我們又拿到了“浙江省家庭教育創新實踐基地”稱號,這些榮譽就是對我們家校共育工作最好的肯定。
記者:過去幾年,您作為語文老師,在語文學科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在,作為一所學校的校長,您希望帶領翔云小學如何發展?并如何將自己的語文專業能力注入到管理中呢?
楊春梅:最是書香能致遠,書籍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我希望翔云小學的每個孩子都能熱愛閱讀與寫作,腹有詩書氣自華。
我們在學校里舉辦“厚學讀書節”系列活動,班班有閱讀,人人有積累。同時,還向全校孩子發起了“向校長挑戰”活動。何為“向校長挑戰”活動?我有常年寫日記的習慣,因此,鼓勵孩子們向我挑戰寫心情日記,希望以此激發孩子們的書寫熱情,讓他們堅持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
除了讓孩子們記錄生活外,我還有更深層次的考慮:我們是一所鎮級小學,地理位置特殊,許多孩子來自全國各地,很多家長忙于生計,與孩子交流機會比較少。而喜歡寫日記的孩子只需要一支筆、一本日記本、一個安靜的時刻,就可以把自己的煩惱訴諸筆端。通過日記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及時釋放,讓生命在翔云美好生長。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