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于1952年的桐鄉市濮院鎮中心幼兒園,從一開始的附屬于小學,到1983年成為教育局直管獨立幼兒園,再到2003年接管濮院鎮所有公辦幼兒園與村幼教學點,全面管理本鎮公辦幼兒園,并兼管民辦幼兒園、托兒所業務指導和濮院鎮“優生優育優教”指導中心。經歷了70多年發展,有了如今一園四區67個班的辦園規模。
本期《校長訪談》,我們走進濮院鎮中心幼兒園,傾聽園長張武霞的辦園初心。
張武霞近照 受訪學校供圖
記者:濮院鎮中心幼兒園70多年的發展經歷了不同階段。現在一園四區的辦園模式是怎樣的?如何打造辦園理念和辦園文化?
張武霞:經過70多年的發展,我們幼兒園的辦園規模、環境、內涵、品質等都得到了質的提升。特別是一園四區之后,我們實施經費、人事、考核、學籍等“六統一”資源統籌、“集團化”辦園,形成了自己的辦園特色。值得高興的是,2020年,濮院鎮中心幼兒園三幼園區成為全市鎮級幼兒園下屬園區第一個省一級爭創園。如今,一園四區有兩個省一級幼兒園、兩個省二級幼兒園。
我一直認為,校園文化不是打造出來的,而是一個積淀和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幼兒園以“讓每個生命自然樸實、智慧生長”為辦園宗旨,秉承“發現兒童支持成長”的辦園理念,用心發現幼兒的興趣、需求和力量,站在支持幼兒樸實智慧成長的角度,沉淀和蘊育“樸”文化的思想體系。
何為“樸”文化?其實,“樸”是“純樸孩子”和“濮院文化”兩層意義的交織融合,在追尋“樸潤童年 樸慧成長”的教育理想中培育樸質、樸秀、樸瞻“三樸”兒童,以“勤樸慧思、和美有質”教風,營造“貼地樸行、樸洋生長”園風,不斷探索一園四區“樸課程”下的智慧運動、創意美術等特色課程。
記者:濮院如今是一個時尚的毛衫名鎮,如何將本土資源融入到園本特色課程中,形成幼兒園自己的辦園特色?
張武霞:我們以課程根植“洋洋”毛衫文化,創立了《濮院毛衫了不起》特色課程,通過“毛衫尋訪團”“我是‘毛衫小鎮’小主人”等研學版塊,以“這里的毛衫最大牌、濮幼毛衫發布會、羊羊帶我們走進毛衫、親子毛衫海報展”等活動,讓孩子體驗毛衫文化。
我們還借助園內的“毛衫體驗館”“班級毛衫區域游戲坊”等場地開展職業體驗,并延伸出研學等活動,感受濮院的“古樸風”“時尚色”, 用獨特方式表達著家鄉的多彩。
我們以這樣的思路融入濮院文化和資源,架構并實施一園四區協同發展的“樸”課程。同時,我們幼兒園4個園區又有各自的園本特色,比如,本部智慧運動為樸慧、二幼創意美術呈樸美、三幼點點小鎮促樸善、四幼生活數學意樸力,有機融入“樸”課程整合推進,努力走向和而不同的發展新階段。
記者:如何在“樸”文化引領下推進“樸”課程,確保一園四區保持協調發展,打造家門口的優質幼兒園?
張武霞:為了促進一園四區協調均衡優質發展,我們以“樸真”制度文化引導行動,通過制度、督導、評價等優化課程園本化的有效實施……特別是隨著分園規模不斷擴大,我們探索副園長分管相應條線、兼管一個園區的管理模式,并梳理制定“四大管理中心50個管理環節”的流程手冊,這為四園區有序統籌管理、協同優質發展提供有依據、可操作的管理樣式。
基于一園四區實際,我們幼兒園不斷完善形成全員介入、多層聯動;不同維度、不同范圍“總分總”復合模式的課程審議流程,對前、中、后審議進行價值與要點的明確。同時,幼兒園成立課程督導小組,每月對各園區實施課程進行督導評估,梳理經驗亮點通過線上線下分享;針對存在的問題困惑,會同各園區協商解決。多層多維、智慧碰撞,有序深入推進四園區同中存異的課程園本化自然生長。
我們幼兒園還開啟“樸”課程中兒童實證評價探索,研制形成系列表冊,細化考核標準,明確老師努力方向方法。我們從兒童出發,利用“樸行手冊、課程調研資源包、兒童實證檔案袋”等開展課程評價,以確保孩子在適宜優質課程中自然、純真、快樂地成長,在家門口“上好園”。
記者:當下,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在成就一支高素質專業隊伍的同時,如何關心關愛老師?
張武霞:在“樸”文化理念體系中,我們力求打造“勤樸慧思 和美有質”的團隊,成就團隊“樸美”文化,促成教師和美有質工作、健康快樂生活。
工作中,我們特別重視開發溫情的陪伴平臺,比如,每次片(市)級教學和論壇展示,管理層都會陪伴研磨、互動指導;每次課程課題論文選送,業務幫扶小組會幫助提煉;以同主題為紐帶的微主題共研團,借助合作小團隊共研,讓教師輕松共享課改金點子……抱團合作,齊心協力推進教師在業務領域共同發展。
我們以真誠人文關懷增強教職工的職業幸福感與獲得感,通過一系列舉措,立足于對方角度、基于真誠解決問題與不同層面教職工溝通交流,讓每位教職工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記者:家校合力才能事半功倍。今年有些學校推出了家長沙龍、家長進課堂等活動,幼兒園在家校共育上有哪些新舉措?
張武霞:我們深知攥指成拳,方能合力致遠的道理。為筑牢家園共育優質屏障,我們主動了解家長的特長優勢、組建家長資源庫、組建爸爸足球助力團,開展親子足球嘉年華、定向運動等。開展每年“最美好家長”評選活動,將家長們的暖心事、育兒經進行推送宣傳……
在家園溝通中,家長也可根據需求主動跟老師預約,進行“約談”式溝通,營造家園溫馨互動氛圍,織密家園共育健康網絡,攜手有質陪伴孩子樸實智慧成長。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