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峰近照。 受訪者供圖
去年8月,新投入使用的桐鄉市湘溪教育集團洲泉中心小學環南校區,成了洲泉的一張教育名片。校園基礎設施的提檔升級,讓更多洲泉的孩子可以在家門口“上好學”。本期《校長訪談》,我們走進洲泉中心小學環南校區,聆聽校長徐曉峰的辦學理念。
記者:新校舍有哪些變化,亮點是什么?
徐曉峰:新投入使用的環南校區,教學設施完備、設計理念先進。近五分之二的建筑面積在地下,擁有500個地下停車位的超大停車場和200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接送區,免去了家長接送時露天等待的各種不便。校園內,布局合理的寬闊連廊,讓學生上學不用帶雨傘。
在這一所沒有“雨天”的校園內,學生的活動開展也不易受到限制。學校體育組策劃的“千生百里,運動萬象”室內跑操項目,充分利用400米長的地下行車道、7米寬的教學樓連廊等地,讓學生們得到充分鍛煉。
記者:除了硬件方面的改善,我們如何在“軟實力”提升上下功夫?
徐曉峰:課程體系的架構和育人方式的轉型是學校的“軟實力”。為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我們開設了豐富的校本課程。目前,我校“水韻湘溪”系列校本課程中,已有嘉興市級精品課程2項,嘉興市校本課程一等獎1項,桐鄉市級精品課程8項。今年,學校開設了包括輪滑、啦啦操、篆刻、藤編等在內的體育類、音樂類、學習類課程。
與此同時,學校為學生搭建了豐富的才藝展示平臺?!八嚿粕倌辍闭寡菀殉蔀槊繉W期末的常規活動,每個孩子都能走上舞臺一展風采。
記者:學校如何挖掘資源優勢探索特色課程?
徐曉峰:改革開放以來,洲泉鎮本土企業迅速崛起,涌現出了一批勞動模范,他們是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也是彌足珍貴的教育資源。我校充分挖掘本土資源,以“厚容、善達、恒毅”水韻人文精神為歸旨,深入調查、考證洲泉勞模資源,挖掘勞模故事,編撰出適合我校學習使用的德育課程。其中,《水蘊天成:洲泉勞模故事》校本課程創生經驗,在2022年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舉辦的“中小學課程建設關鍵問題解決”研訓活動中作了經驗交流,展示了我市“學在桐鄉”教育品牌課程建設優勢。在這基礎上,學校還創生了“精神尋訪:工廠研學路徑”“沉浸體驗:學校活動路徑”“具身實踐:家庭生活路徑”三場域實踐育人方式,讓學生的“水韻”品質自然生成。我們還積極挖掘洲泉歷史文化名人等資源,延伸出更多能錘煉學生品格和提升學生技能的特色校本課程,助推學生全面發展。
記者:學校在教師隊伍的打造上有何新舉措?
徐曉峰:做強做優師資隊伍是打造優質教育的前提。如何激發青年教師的內驅力,如何讓有經驗的教師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整個教師團隊軟實力,我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行動。我們提出了三大工程:種下“優秀”種子,創生教師協同成長“若水工程”;涵育“優秀”能力,推進教師協同成長“活水工程”;內化“優秀”精神,實施教師協同成長“引水工程”;傳播“優秀”因子,鍛造教師協同成長“慧水工程”。未來,我們將整合集團名師資源,創新師資隊伍兩校協同提升新模式,筑牢優質教師隊伍根基。
記者:集團化辦學,對于洲泉中心小學有何促進作用?
徐曉峰:去年,洲泉中心小學與洲泉實驗小學成立湘溪教育集團,我們本著獨立自主、協同共進的集團工作思路,推進各項工作落實。學校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讓學生更好地成長,“以學生為中心”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的工作重心。為使集團內兩校學生得到更好發展,我們共同謀劃湘溪教育集團“沿著運河去旅行”集體研學項目,每學年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集體遠足活動,豐富孩子的精神品質,提升孩子的能力與素養。
此外,“追風少年沖沖沖”集團班級競跑大賽、“水韻講堂”集團教師論壇等品牌項目的開展,有效促進全校師生的共同成長,不斷為“學在桐鄉”教育品牌賦能。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