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家長發朋友圈“吐槽”兒子丟了牙套,何時丟、丟哪里,一問三不知。家長抱怨,孩子之前還丟過筆袋、校服等,這丟三落四的毛病老改不掉,讓她很頭疼。她的困惑讓不少家長深有同感。就說校門口的傳達室內,家長們拿水壺、送書本的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
如何改掉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是許多家長面對的難題。有三令五申的,也有不停嘮叨的,不少家長嘗試了不同方法,但收效甚微。
采訪中,記者發現,我市部分學校推出了不少好舉措。這些學校的方法,家長不妨在家進行“改頭換面”后嘗試。
桐鄉市濮院茅盾實驗小學602班教室里,孩子們的個人物品歸類放置,秩序井然?!昂⒆觽兊募t領巾有統一的收納袋,繩子、毽子等有專門的收納箱……”班主任陳春梅從一年級開始便著重培養孩子們的行為習慣,6年下來,孩子們已形成了較好的習慣。
剛入學時,陳春梅引導孩子們有序管理好自己的物品,比如劃定固定的區域存放學習用品,設置每人一個置物框等,自己的東西放哪里一清二楚。陳春梅認為,低齡段孩子是實施養成教育的好時機,家長要重點培養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比如個人學習物品貼好姓名貼,書包里課本要按大小有序擺放,物品使用完要放回原位……
“漸漸地,孩子們的規范意識就會提升?!标惔好氛J為,相反,家長的“包辦”行為會阻礙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什么都幫一把,讓孩子缺少了練手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做“甩手掌柜”,就會出現管不牢自己東西的情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家長不妨“示個弱”,多給孩子機會,多看到他們的進步,積極給予正面肯定、鼓勵,激勵他們一點點成長起來。
桐鄉市鳳鳴天女中心小學的德育課程“前進200步”是該校的“品牌欄目”。像第58步“別再讓自己的東西丟失了”以及第162步“老是‘健忘’怎么辦?”,涉及的就是孩子們的自我管理,以此督促孩子們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何為“200步”,學校負責人這樣解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在校的時間差不多200周,學校在每周設置一個小目標?!傲晳T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像自我管理的提升,也不可能靠一周時間就破解,家長要學會接受孩子本來的樣子,幫著他們一起進行學習生活規劃和時間管理,讓他在點滴中收獲小進步,而不是一味地責備?!痹撔O嚓P負責人說。
在桐鄉市城北小學的校園內,每天有2700多名孩子在這里學習、生活,丟失水杯、橡皮等物件的現象時有發生。為此,該校在教學樓底樓設置了“大大誠信臺”失物招領處,讓無主的物品在此安“家”。學校大隊部還安排學生定期對雨傘、衣服、繩子、筆等物品擺放整齊,等待主人認領。如撿到比較貴重的物品,學生會上交德育處,值周老師會在周一值周小結上公布,丟東西的學生看到過也會自主領取,同時也提醒孩子們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