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意見》一經公開,便引發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細讀文件,可以發現條條政策都是干貨,切中痛點難點,針對性極強,下的決心極大。
“雙減”政策你讀懂了嗎?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解讀
大家看“雙減”,不要光把目光盯在“減”字上,更要看到背后的“加”字。中央此次“出手”,基本思路是“源頭治理”,就是要通過更好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讓學生的學習回歸校園進而從源頭上遏制參加校外培訓的需求(《意見》共30條,有16條都在講提升學校教育質量)。試想,隨著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進一步提速,“擇校熱”逐步降溫,校外培訓還能那么火嗎?
打個比方,國家在控制不合理的“零食”,但不是一禁了之,而是通過讓所有孩子的正餐都吃好、吃飽、吃營養來實現。你說,這樣的教育不是更公平了嗎?
解讀
“雙減”政策出臺后,部分家長商議著如何轉為“地下”,繼續“攢班”補習。家長個人選擇無可厚非。但是也請注意中央文件中的一條政策——“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其中把綜合素質提到了突出地位,而且要依靠不同科目特點完善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方式。換句話說,隨著國家政策逐步落地,目前這套培訓方式對未來升學的針對性將大大降低。請您想想,犧牲掉孩子提升其他素質的時間去搞補習,還不一定用得上,這筆賬劃算嗎?
打個比方,大家都開始換賽道了,你在老的賽道上搶跑有什么意義呢?
解讀
此次中央政策并非突如其來,而是有著充分的既定法律依據。比如,關于“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機構”的要求,2016年修改的民辦教育促進法第19條就有過相關規定;關于“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組織學科類培訓”的要求,2020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第33條就有過指導性要求。此次政策只是根據法律作出具體規定。同時,國家并沒有搞“一刀切”,在符合黨和國家育人方向、符合行業規范的前提下,學科類、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依然有著“用武之地”,并且因為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而減少“無序競爭”、降低“信任成本”。
特別說明,最近部分自媒體“炒作”教培行業被一些地方列為“掃黃打非”的對象,純屬渲染恐慌情緒。“掃黃打非”中的“非”指“非法出版物”,校外培訓所使用的教材向來是被監督的重點,“掃黃打非”機構參與這項工作由來已久,并非這次政策出臺后的新舉措。
解讀
如果認為“雙減”之后,孩子“放養”,家長“放飛”,那就錯了。最近幾年,國家密集出臺了關于教育評價改革和思想政治、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等系列文件,鮮明指示了未來的人才是什么樣。一個對孩子真正負責任的家長,不能再認為給孩子多報班、多陪課就是盡責任,而要真正參與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事業中,這才是需要孩子、家長全力以赴的“大考”。
打個比方,“雙減”和一系列其他教育改革政策的出臺,不是不讓射箭了,而是換了一個更遠的靶子,更考驗選手。
團團有話說
“可憐天下父母心”。從每個人內心來說,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陽光快樂的青少年時代,而不是成為“小眼鏡”“小胖墩”,甚至埋下心理疾病的隱患。但在各種力量共同制造的“焦慮環境”下,不少家庭無奈投入損害健康、增加負擔、擾亂生活的“教育軍備競賽”。
今天,黨和國家以強有力的方式改變著個人無力改變的“焦慮環境”,不管你在觀望還是有疑慮,都應當承認,這才最符合孩子的根本利益,是育人的正確方向——這是國之大者,也是家之大計。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