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沈女士家女兒上小學三年級,孩子各方面表現都不錯,唯獨有一個壞習慣——喜歡咬指甲。“女兒平常在家寫作業,寫著作業就開始咬指甲,指甲比一般人明顯要短很多。”沈女士和女兒交流過這件事,但效果微乎其微,說得多了,女兒連手都不讓她看了。
說起咬指甲這件事,嘉興市家庭教育指導教師、桐鄉第七中學教師唐慧娟也遇到過有類似行為的學生小A(化名)。在唐慧娟眼里,小A媽媽很關注小A的成績,總希望小A能考個滿意的分數。為了解決小A咬指甲的事,小A媽媽也想過辦法,比如涂指甲油、言語勸導等,但都沒什么效果。“小A的咬指甲行為其實是內心焦慮所致,希望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值。”唐慧娟說。
唐慧娟建議家長對孩子不要有過高的要求,特別要破除“唯分數論”的觀念。“對于孩子的學習問題,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全面看待孩子,不要只盯著分數,要注重對孩子內在的培養。”唐慧娟說,孩子遇到困難或者學習壓力大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做些肌肉放松、呼吸放松等練習,也可以適當運動,比如跑步、打球等。
對于孩子咬指甲,桐鄉市第一人民醫院精神衛生科主治醫師秦玲表示,一般來說,孩子內心緊張、壓力大,日常會通過咬指甲來自我安慰。
“家長不要過度關注孩子,也不要在公共場合指責孩子,不然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秦玲表示,焦慮的孩子背后有焦慮的家長,在溝通交流中,家長的焦慮會潛移默化轉移到孩子身上。
“家長若要干預,可先觀察作詳細記錄,找出原因之后,再采取相應的舉措。”秦玲說,這樣的效果比盲目干預好,也更能明白孩子行為產生的原因。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今日桐鄉”、“桐鄉發布”、“桐鄉時間”、“FM97.1”“桐鄉市廣播電視臺”等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0 市府網:559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