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部署在今年3月開展的春季學期近視防控宣傳教育月活動。通知要求,切實加強手機管理,各地和學校確保中小學生手機有限帶入校園、禁止帶入課堂。家長要加強督促管理,引導孩子科學理性對待并合理使用手機。
孩子玩手機上癮,這是不少家長頭疼的事兒。早幾年,記者曾在一次吃年酒的飯桌上看到這樣一幕:一名小學生專注玩手機無心吃飯,家長再三提醒之后,孩子象征性地扒了幾口飯,趁家長不注意又開始玩手機。這時,父親因顧及親朋好友都在場并未直接沖孩子發火,只是拿走了手機。不想,孩子玩得意猶未盡,一直纏著父親要手機,忍無可忍的父親當著孩子的面,將手機掰斷。
孩子沉迷手機,打著學習的“幌子”偷偷玩游戲,無心學習,這是許多家長共有的焦慮。一些家長為避免孩子過度玩手機想出諸多辦法。那么,家長該如何督促、管理孩子使用手機?
最近,桐鄉六中教育集團振東中學的家長在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時,也談到了避免孩子對電子產品成癮的事情。比如,有家長表示,周末時孩子想用手機玩游戲,她會讓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游戲的時間,做好合理的規劃,避免與孩子發生沖突的同時,引導孩子逐漸養成自律的習慣;也有家長通過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如自己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多陪伴孩子,陪孩子一起閱讀、體育鍛煉等避免孩子沉迷電子產品,同時也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家長應避免在正在學習的孩子旁邊刷抖音、玩游戲,還不時發出笑聲。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分心,甚至無心學習。”在桐鄉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城北小學心理老師張銀華看來,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費國平是桐鄉市求是實驗中學的一名班主任,他的學生家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過類似的困惑。費老師認為,不僅要以身作則,還要從“苗頭”處發現問題。如果與孩子疏于溝通、自由放任孩子,待發現孩子沉迷手機后再進行干涉,往往收效甚微。
費國平建議,家長要避免做“一言堂”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手機是工具不是玩具,積極引導孩子不做網絡的沉迷者;要善于運用家庭會議這一方法,用契約的形式約定相關事項,家長、孩子都實現對彼此的承諾。
張銀華給出了更為具體的建議,家長可以和孩子商量、制定相關規則,并將相關約定打印后張貼在家里的顯眼處,也可與孩子一起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蔼剟畹膬热菘筛鶕⒆拥南埠眠M行設定。”張銀華表示,建議家長采取正向激勵的引導方式,引導過程中盡量多說“可以”、少說“不”,引導孩子沿著健康的方向成長。
相關新聞:
1.本網(桐鄉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桐鄉新聞網”、“錢江晚報今日桐鄉”、“嘉興日報桐鄉新聞”、“桐鄉電臺”、“桐鄉電視臺”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桐鄉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桐鄉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573-89399348 市府網:559348